(广府话救亡九十篇之二十六)
广府话的「一音两变」
加拿大多伦多星岛日报
2006年4月24日
王亭之前此谈及,「埃」字有两音,一音「i」,一音「哀」,这是广府话将中州音变读经常可见的「一音两变」。
还可以再举一些例。
例如「挖」字,广府话可读为「蛙」,如「挖苦」即读为「蛙苦」;亦可读为「wut」,这是常见的读音,不必举例。
又如「操」字,广府话有两音,读「粗」,例如「体操」即读为「体粗」;一读为「醋」,例如「操守」读为「醋守」。
最为人所熟知的例,是「屿」字,音为「余」,一音为「序」。大屿山的「余」音亦非广府人所独有,潮州人亦读之为「余」,有一家卖潮州茶果的老铺,源自「贵屿」,你问老板娘,她就读为「贵余」。
这类「一音两变」,是由于中州音曾有六个时期传入广府。所以传入来的读音就有不同的变读。最强有力的证据是「浮」字,唐代的前中州音读「蒲」,因为那时没有「f」音,如今许多f音的字,当时中州音都读为p音,广府话接受了当时传入的音韵,照样读「蒲」。因此「浮头」就读为「蒲头」;「浮飘」(一种水生植物),就读为「蒲飘」。到了后来,传入的中州音有了f音,所以广府话就流行如今「浮」字的读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