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十之四)
几本重要韵书 <上>
《康熙字典》注音,用几本重要韵书的反切。每本韵书所收的,都是当时约定俗成的字音,以书面音为主,口语音亦有收入。
反切音于六朝时成熟,刘宋时周彦伦作《四声切韵》,梁朝的沈约补了一些字,成《四声韵补》。到了隋代,陆法言与颜之推等文士讨论音韵,于是由陆法言撰成《切韵》五卷。唐代时孙愐依当时约定俗成的音,刊正《切韵》,名为《唐韵》── 到了如今,《切韵》仅剩残卷;《唐韵》已佚,《康熙字典》所用的《唐韵》,是引自徐铉校《说文》时用的反切。这个系统的音韵,大致可分为「魏晋六朝」与「隋唐五代」两个时期。
研究广府话,对这两个时期的音韵非特别留意不可。于晋、六朝时,中原大乱,唯粤地 (广州) 太平 (古代广州是个大行政区,不等于如今的广州市),所以中原人士多迁居岭南,那就带来了许多中原音,例如「新妇」读为「心抱」。
于隋唐五代时,广州为南汉政权中心,南汉推行「官话」,曾三度下诏令人民学习。所以许多中原音亦保存下来。如南汉君主刘鋹,「鋹」字即不读为「长」,依当时官话读为「橙」(阳平声)。由是派生了「蛮伥」、「伥鸡」、「为虎作伥」等语音。不知这历史,就会跟着喜出位的人,读为「为虎作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