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话救亡九十篇之二十五)
「埃」与「哀」
加拿大多伦多星岛日报
2006年4月4日
将地名译音的人,一向喜欢将「I」译音为「埃」,读如「挨」,可谓译音甚准。然而这个音一入广府话传媒人之口,立即出问题,因为他们坚持要将「埃」读为「哀」。
「埃」音为「哀」,用国语来读,完全一样,但用广府话来读,则二者不同音。所以「埃及」就要给读成「哀及」,十分悲哀。
最近听报新闻,伊拉克北部城市「哀比斯」,即是Ibis,分明是「埃比斯」,译音亦可谓甚准,但报新闻的人喜欢「哀」,不准「埃」,那就成为一个凄凉的「哀比斯」矣。
其实「埃」音为「哀」,在广府话,这「哀」可以变读,亦可以不变读。不变读,那就仍读为「埃」音,与国语音相同,不知何故,传媒竟不能接受,一定要变读为悲哀的哀。
例如「戾」字,广府话变为「类」音,如暴戾、戾气。可是当读「戾横折曲」时,戾字则不变读,仍读为中州音,略如「礼」字上声。
又如「绕」字,广府话变读为「妖」(上声或去声均可),但另外有一个「轿」(去声)音,如「绕冷」、「绕线 」、「绕个圈」,皆读此音,那就是晋代以前的原装中州音,此音恐怕亦在广府音中保存。
所以,何必一定要读「埃」为「哀」咁可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