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话救亡九十篇之三十二)
「烟袋」的「袋」
加拿大多伦多星岛日报
2006年6月13日
电视演纪晓岚,他有一个著名的浑号,「纪大烟袋」,此浑号见于清人笔记,不是编剧者杜撰。如果纪晓岚生于今日,他一定编不成那套《四库全书》,到处禁烟,躲在家中又如何能编书耶。
这「烟袋」一词,广府话读为「烟歹」。此词广府人不陌生,从前广府妇人多抽水烟,要吹「纸条」来点火,用的便称为「水烟袋」,读为「水烟歹」。
「袋」字读「歹」音,恰如用国语来读这「袋」字,由此足以证明,「烟袋」一词传入广府,广府人原装接收了这个词汇,不加以变读,这种情形,在音韵学上叫做「专读」。
倘如不明白这个情形,只拿着一本韵书来规限广府话,就会废掉这个「歹」音,或者相反,认为「歹」音才是正读,「代」音是误读。何大博士教授捣乱广府音,就恰恰犯上这些毛病。若非怕香港文化残废,就不会有人附和他的无知。
这种「专读」,情形其实相当普遍。广府人将布制的内衣称为「汗袒」,音如「汗挞」(「蛋挞」)的挞音,(入声),此「袒」字读「挞」音亦是「专读」,情形跟「烟袋」一样,「汗袒」一词由中原传入广府,广府人原装接受此词,情形就是这么简单,不必去查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