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戏法且「入定」
那白玉蟾果然利害,先学到上茅山的雷法,后来还拜南宗四祖陈泥丸为师,又学到丹法,不久也就声名动帝都,受到宋理宗的赏赐了。据道门记载,他曾经在王公大臣面前,用雷法召来仙女。其时正作夜宴,各人正顾饮得高兴,忽地庭前天际拥起祥云,只见四个仙姬正踏云而来,于是个个停杯,人人惊讶。
他们眼见仙姬是朝着庭院飘来,却忽地祥光一闪,仙姬却转一个弯又飘上天了。这时,却只听见白玉蟾跌足呼道:「可惜可惜!」
人们问他可惜什么,他说:「列位大人中,有人对仙姬动了色心,所以她们就不来了。我本来请她们携来王母的仙酒,那还不可惜。」
给他这么一说,席上的官员都不说话。大概人人抚心自问,谁都起过那么的一点色心。正尶尬间,云消雾散,仙姬都不见了。
这一套仙术,依王亭之的见解,应该亦即是绳技戏法。白玉蟾表演时当然有助手,但纵然如此,戏法的难度亦实在高也。
然而王亭之谈道门的魔术,至此已有点意兴阑珊,他日有缘,话题可以继续。如今谈完白玉蟾,便且告一段落可也。
由明天起,王亭之将逐日胡说八道,演说自己的「入定」境界。定中可以东南西北,那就比谈法术的范限广大得多矣。请请!
白玉蟾
(1134~1229), 原姓葛,乳名玉蟾。稍长取名葛长庚,字白叟、如晦、以阅、众甫,号海琼子、海蟾、云外子、琼山道人、海南翁、武夷翁,世称紫清先生。北宋琼管安抚司琼山县五原都显屋上村(今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典读村)人。
7岁能赋诗,12岁应童子科落第,渐渐厌恶科举仕途。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16岁时离家云游,养真于儋州松林岭。23岁只身渡海到大陆各地求师。最后入住武夷山止止庵,师从道教南宗四世祖陈楠,尽得其道术。并遵师命至黎母山遇真人授“上注法篆洞法玄累诀”,创立道教南宗宗派。
嘉定年间(1208~1225年),诏入太乙宫中,为皇帝讲道,被封为紫清明道真人。后往来名山,行踪莫测。绍定二年(1229年),羽化于盱江(今江西省境内,一说羽化于今海南省定安县文笔峰)。
他平生博览群经,无书不读。书法善篆、隶、草,其草书如龙蛇飞动;画艺特长竹石、人物,所画梅竹、人物形象逼真;又工于诗词,文词清亮高绝,其七绝诗《早春》被收入传统蒙学经典《千家诗》。所著《道德宝章》,被收入《四库全书》。其他著作有《海琼集》《金华冲碧丹经秘旨》《海琼白真人语录》《罗浮山志》《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等。是海南历史上第一位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