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王碑
清光绪三年(西元一八七七年),长白山区解禁,设桓仁县,县吏关月山在荒野中发现了一块石碑,今称为「好大王碑」,记录高句丽第十九代好大王谈德的生平事功。
因为好大王名叫「谈德」,于是报知当时住在沈阳的名士谈国桓(笔者的十叔祖),国桓公化八百银圆令人焚去碑上的莓苔,加以整理,共拓得三数墨本,此即世称「谈国桓本」,如今已是重要的研究文献(甲午以后,又有《谈国桓重拓本》)
从此以后,中韩日三国人士即对此碑加以研究,因为此中牵涉到三国的历史。
据谈国桓公致笔者先父绍如公书,谓高句丽王一族实为箕子后人,亡国后居夫余,实姓「谈」,所以好大王其初名「安」,后来因为开土辟疆,恢复了「箕子朝鲜」的版图,遂索性改名「谈德」,此或乃臆测之言。不过当时初拓碑者有潘祖荫尚书,与沈阳谈氏两代交好,潘精碑版文献历史,此或当时商讨所得的结论。如今若能进一步研究夫余朱蒙一系的家史,应该有助于高句丽问题的争论。
如今中与韩朝所争,是高句丽当时独立国,抑是中国的附属国,未及于文化与血统的渊源。但若论臣服,则高句丽实曾为中国的僚属国,这一点对中国有利。
加拿大多伦多星岛日报
2006年10月9日
潘祖荫
中国清朝后期官员、书法家、藏书家
潘祖荫(1830年-1890年),字东镛,小字凤笙,号伯寅,亦号少棠、郑盦,斋名攀古楼、滂喜斋 。江苏吴县(今苏州)人。中国清朝后期官员、金石学家、书法家、藏书家。大学士潘世恩之孙,内阁侍读潘曾绶之子。
潘祖荫为咸丰二年(1852年)探花,授编修。累官至光禄寺卿。同治年间,任左副都御史等职。数掌文衡殿试,在南书房近四十年。光绪八年(1882年),以太子少保、刑部尚书任军机大臣。翌年以父丧解职。后又任兵部、工部尚书等职,加太子太保。光绪十六年(1890年),潘祖荫病逝,享年六十一岁。获赠太子太傅,谥号“文勤”。
潘祖荫爽直敢言,不计祸福,曾三次保荐左宗棠;为官能勤政为民,曾上疏减免江苏赋税。 此外,他学识淹博,嗜好金石,雅善书法,亦擅考证,家藏丰富。 有《攀古楼彝器图释》《滂喜斋丛书》《功顺堂丛书》等。
高句丽王朝
夫余与高句丽
传说:
在很早很早以前,我国东北有个扶余国。扶余国的国王解夫娄,立为金蛙为太子,
天帝的儿子解慕漱,
河伯神的大女儿,天帝的儿媳妇,柳花生朱蒙,高句丽国的第一代国王——东明王
(高句丽王国的前身——卒本夫余)
史书中还记载有卒本夫余、南夫余、北夫余、东夫余等。卒本夫余为高句丽国始祖朱蒙从夫余国南奔至卒本川后所用的称号,高句丽兴盛后遂不用其名。南夫余为百济国的别称,为扶余国王尉仇台南下至 今朝鲜半岛汉江以南的西部地区创建百济国,以扶余为姓,示不忘本,故百济曾有南夫余之称。至于北夫余、东夫余皆为夫余的别称。北夫余是相对卒本夫余和南夫余而言。
朱蒙建国后,迫于夫余的威力,公元前24年(东明王十四年)遣使向夫余纳贡。公元前5年(瑠璃王十四年),夫余王带素因高句丽不交“质子”,发兵5万进攻高句丽,因大雪人多冻死,被迫撤军。公元9年(瑠璃王二十八年),带素又派人逼高句丽相待“以小事大”之礼,高句丽被迫屈服。当无恤(大武神王)为王以后,高句丽已经日渐强盛,并于公元21年(大武神王四年)发兵进攻夫余,夫余王带素被杀,带素从弟闻讯率万余人投奔高句丽。双方对峙了一段时间后,公元77年(大祖大王二十五年)夫余向高句丽贡三角鹿、长尾兔,从此夫余转而臣服于高句丽。后来,由于夫余在高句骊与中原王朝的冲突中,一直站在中原王朝一边,当谈德(一名安,即好太王)为高句丽王以后。今辽河以东广大地区归其所有,当时中原地区群雄并起,无暇东顾,高句丽以夫余“中叛不贡”做为理由,于410年(好太王二十年)再次发兵进攻夫余,占领64城、1400余村。从此,夫余完全被高句丽控制。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9%B6%E4%BD%99%E4%BA%BA/982926
《洪范》是《尚书》篇名。旧传为箕子向周武王陈述的“天地之大法”。
今人或认为系春秋战国后期或两汉儒者所作。《汉书·五行志》曰:“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故亦称“洛书”。托武王与箕子对话,言禹治水有功,上帝锡(此文中的锡均读作cì,通“赐”)予其“洪范九畴”(大法九种)。其中提出水、火、木、金、土“五行”及其性能作用。关于《洪范》的政治哲学,北宋以前,儒者更重视五行畴;南宋以后,理学家更重视皇极畴。这两畴的重要性与其在九畴中的序次是完全相应的:
五行为初始畴,皇极为次五畴(中畴)。
所谓五行,因其可以施用于民生,故谓之五行。
五行是实行王道政治的基础。
《洪范》主张天子建立“皇极”,实行赏罚,使臣民顺服。又提出“正直”、“刚克”、“柔克”三种治民方法。认为龟筮可以决疑,政情可使天象变化,后成为汉代“天人感应”思想的理论基础。
董仲舒以五行之序释孝子忠臣之行,夏侯始昌作《洪范五行传》,刘向作《洪范五行传论》皆参以谶纬、天人感应之说。王安石作《洪范传》以五行为“天所以命万物者也”。
《尚书·洪范》包含古代政治哲学的一些基本要点。“洪范”即“大法”之义;而所谓“法”,兼含“道”与“规章制度”两种意思,与今人所谓“法律”概念大殊。古代的另一种学术造假行为叫伪托。这类伪托之作和今日之学术造假不同,这类作者只求作品传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而且虽然是伪托之作,往往不乏学术价值,有些甚至是极其重要的文献。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4%AA%E8%8C%83/4246738
古琴名家档案《箕子、微子》历代琴人传
https://m.yueqixuexi.com/guqin/20180614199585.html
在商朝末年的王族中有三位最负盛名,被孔子誉为“殷之三仁”,他们分别是微子、箕子与比干。
箕子,是文丁的儿子,纣王的叔父。商朝末年,纣王无道,骄奢淫逸。箕子多次进谏纣王,纣王不听,并且想要加害他。这时有人劝箕子说:“可以去矣。”箕子说:“为人臣谏不听,是彰君之恶,而自说于民,吾不忍为也。”之后箕子又继续劝谏纣王,纣王一怒之下想要囚禁箕子。
箕子披发装疯才躲过了这一劫。后来隐居了起来,创作了琴曲《箕子操》,鼓琴自悲以发泄心中怫郁。
武王灭商建周后,求贤若渴的周武王在陵川找到了箕子。武王向箕子询问殷商灭亡的原因,箕子不说话,因为他不愿意讲自己故国的坏话。武王也发觉自己失言了,就向他询问怎样顺应天命来治理国家,箕子向其陈述了“天地之大法”—即《洪范》。武王闻之惊为天人,恳请他出山辅理国事,箕子不从。武王走后,箕子便迅速率领子弟与一批商的后裔离开箕山向东北方而去,并在朝鲜半岛北部定居了下来。后来箕子被推举为国君,史称“箕子朝鲜”,又称“东方君子国”,延续了一千多年。
古琴:文人修身的过程
从先古帝王的《舜操》、《禹操》、《文王操》、《微子操》、《箕子操》、《伯夷操》,
到大诗人韩愈填辞的《拘幽操》、《越裳操》、《别鹤操》、《残形操》、《龟山操》、《将归操》、《履霜操》、《岐山操》、《猗兰操》、《雉朝飞操》,
到历代流传的《水仙操》、《陬操》、《获麟操》、《古风操》、《龙朔操》、《龙翔操》、《仙翁操》、《遁世操》、《醉翁操》、《升仙操》、《列女操》等等,
每一首琴曲都有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正如唐代薛易简《琴诀》所言:“故古之君子,皆因事而制,或怡情以自适,或讽谏以写心,或幽愤以传志,故能专精注神,感动神鬼。”
箕子,中华文化第一“子”
世世代代的朝歌民众,对箕子这位同乡先贤非常崇拜和敬佩,唐代在朝歌城南修建箕子庙,明代又修建三仁祠
朝歌三仁祠西厢房,挂着一块横匾“箕子馆”,迎门是箕子的塑像,南、西、北墙上,是一副长五丈四高五尺五的工笔彩色壁画。壁画撷取了商朝重臣、三仁之一箕子一生中的六个片段,表现了箕子波澜壮阔的人生。
箕子是商纣王的叔父,子姓,名胥余,官居太师。他在中国历史上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在品性上,他是道德高尚的君子、隐忍求成的智者;
在文化上,他留下了《洪范》,是有可靠著作传世的中华文化第一“子”;
在思想上,他的五行学说、天人感应学说以及王道学说,是儒家思想和后代仁政思想的重要源头;
他开发古朝鲜,创立的“箕子朝鲜”在朝鲜半岛统治了900年;
他的《麦秀歌》,是中国第一首文人诗;
他的《箕子操》,是中国著名的古琴曲;
据说围棋也是他利用箕子山(棋子山)的“磊落黑白石”发明出来的。
……
http://www.qxzc.net/gr/yza1/a/a(21).htm
麦秀歌
《麦秀歌》是商纣王叔父箕子朝周时,感慨而作的诗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诗。此诗在寥寥十数字中,将亡国惨状和亡国原因和盘托出,而且凄凉悲惋。全诗语言朴实,音律优美,声情相生。后世对此诗评价甚高,认为它“文词悲美,含义深刻”。后人常以之于《黍离》并举,来表示亡国之痛。
全诗如下: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我好仇。
《麦秀歌》作于西周初年。据《东史纲目》记载,箕子在封于古朝鲜后的第十三年,曾经回中原朝周,写了《麦秀歌》。箕子是商朝旧臣,商纣王的叔父,生长于古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箕子朝周,过故殷墟,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为其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大意是,箕子在分封到朝鲜后,有一次,去周朝拜,路过原来商朝的都城朝歌,看到城墙宫室毁坏,长满了野生的禾黍。箕子对商朝由于商纣王的昏庸而灭亡,感到非常伤心,想大哭一场来祭奠,可是,此时已是周朝,自己还作了周朝的诸侯,于理不合;偷偷的哭泣几声,又近乎妇人;无奈之下,写下了千古传唱的《麦秀歌》。
箕子陵
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
https://www.baike.com/wikiid/3493735787092631699?view_id=7u9kqftgkxw00
箕子东渡朝鲜
箕子一行人从今胶州湾渡海,创立了箕氏侯国。同去的有殷商贵族景如松、琴应、南宫修、康侯、鲁启等。
据说,箕子一行到了黄海边,便乘了木筏向东飘去。几天后登上了一岛,因见山明水秀,芳草连天,一派明丽景象,便将那地方叫做朝鲜。从此,箕子带领的五千余人在那里定居下来。
相传箕子到朝鲜后便建筑房屋、开垦农田、养蚕织布、烧陶编竹,还施用八种简单的法律,来防止和解决人们的争执。并把故国的文化传播开来,把围棋传向四面八方。
后来当周武王知道箕子远避东方时,便派人到朝鲜封箕子做朝鲜的国君,并邀请箕子回乡探望。武王因而封他为朝鲜侯,不把他当臣下看待。这时箕子已经52岁。后来箕子从朝鲜回到国都前来朝见周天子姬发。
在途经商故都殷商都城遗址,只见原来的宫室已经残破不堪,有些地方种上了庄稼。心什伤之,欲哭而不可,欲泣则近于妇人,亡国之痛,涌上心头,只好以诗当哭,乃作《麦秀歌》,其诗曰: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
悔恨商朝亡国。这里“狡童”系指纣王,意为你那时不听我劝,如今落得这般天地。朝歌殷民听见,皆动容流涕。
箕子
(商末周初贵族)
箕子,子姓,名胥余,殷(今河南省安阳市)人,商王文丁的儿子,商王帝乙的弟弟,商王帝辛的叔父。官至太师,封于箕,在商周政权交替与历史大动荡的时代中,因其道之不得行,其志之不得遂,“违衰殷之运,走之朝鲜”,建立箕子朝鲜。
箕子,名胥余,殷商末期人,是文丁的儿子,帝乙的弟弟,纣王的叔父。因封国于箕(今山西太谷县),爵为子,故称为箕子。箕子在朝中任太师,辅佐朝政。1211箕子生性耿直,有才能,专职占卜阴阳、观测天象、授时制历,以此指导国家农事,渔牧或者出征讨伐活动
箕子与微子、比干在殷商末年齐名称“殷末三仁”,在孔子《论语·微子》中曰:“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
https://baike.baidu.hk/item/%E7%AE%95%E5%AD%90/6600377
箕子佐政时,见纣王进餐必用象箸,感纣甚奢,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
果然后来商纣王暴虐无道,整天酗酒淫乐而不理政,挥霍无度。纣王的叔父箕子,见纣王这般无道,苦心谏阻,但屡谏纣王都不听。
有人劝箕子离去,箕子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悦于民,吾不忍也”。箕子见成汤所创六百年江山即将断送在纣王手中,心痛如割,索性割发装疯,披发佯狂,隐而鼓琴以自悲,每日里只管弹唱“箕子操”曲以发泄心中悲愤。纣见此,以为箕子真疯,遂将他囚禁起来,贬为奴隶。
好太王碑
创作背景:
此碑乃高句丽第二十代长寿王为纪念第十九代王谈德而建,据考为东晋义熙十年(414年)刻。
碑刻简介:
该碑刊刻于东晋安帝义熙十年(公元414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由一块巨大的天然角砾凝灰岩石柱略加修琢而成,这种石料多见于集安的良民和上下活龙一带的鸭绿江边。碑体四面环刻碑文,字体介于汉字隶书与楷书之间,除去行文及碑石缺损空刻 ,上面共有文字1775个,记述了好大王一生东征西讨的战争功绩和有关高句丽起源及建国的神话传说,同时对守墓烟户也做了规定,它是研究汉魏之际高句丽政权形成和发展的仅存资料,是我国碑刻艺术宝库中的稀世珍品。好大王碑犹如一个硕大的惊叹号,在提示人们不要忘记历史。
引《三国史记》,高句丽谈德,谥号广开土王,认为此碑应题为《高句丽广开土王谈德纪勋碑》
https://m.sfrx.cn/html/2019/yshy_1203/13399.html
https://www.bhwh.gov.cn/home/content/detail/id/23673.html
谈国桓
生于1875年,18岁时考中举人,清末任奉天税捐总局局长。民国成立后,谈国桓历任奉天都督署总务处秘书,奉天省官银号监理官,东三省屯垦局副局长。1919年任奉天省实业厅厅长,同年任东三省巡阅使署秘书处长,政务处长,蒙疆经略使署秘书处长(张作霖为东三省巡阅使、蒙疆经略使)。1923年任东三省屯垦办公处参赞。1926年任北京税务处会办,同年底任安国军政务处长。1928年后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部参议。1932年任热河省政府秘书长兼热河清乡总局副局长。谈国桓供职于张作霖幕府十余年,是张作霖的“文胆”和重要幕僚人物。
谈国桓擅长书画和写作,张作霖逝世后,纪念书籍《张大元帅哀挽录》就是由谈国桓主编并题写书名的。
陈其美、谈国桓自作诗句,尺寸:20.6×29.3cm.(2)约0.54平尺(每幅)。
镜心(二帧)水墨绫本。
(一)(文略)甲寅(1914年)春,养病大连医院,题此以应根本先生之属,其美。钤印:陈其美印(二)(文略)余守凤皇郡九日登高之作,为根本先生两教,铁隍谈国桓。钤印:谈国桓印。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陈其美避走日本,次年一月被孙中山派往大连,筹设奉天革命总机关部,不料因感冒触发旧疾,甫至大连,即入大连医院治疗,在此期间会见当地志士,拍品即书于此时。陈氏书法所见不多,此作以慷慨激昂之句题赠,革命志士之初心跃然纸上。陈其美(1878-1916),字英士,浙江湖州人,同盟会和国民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与于右任为《民立报》同僚,1916年被枪杀。谈国桓,字铁隍,辽宁沈阳人。张作霖的重要幕僚,1931年任热河省政府秘书长。
集安市,吉林省辖县级市,由通化市代管,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通化市南部,地处长白山西南麓。
桓仁县,隶属于辽宁省本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