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西花月痕》
黄滔老哥寄给王亭之的书,其中有一本《塘西花月痕》,乃报人前辈罗澧铭的力作,亦为胡爵坤兄主政《星晚》时邀得的猛稿。如今的副刊已无此类「连载」,于是读者乃无稿可追,未免可惜。
《塘西花月痕》的岁月,非王亭之所及,王亭之童年只随长辈去「饮紫洞」,算是见过广州花事的余韵。称为「花事」而可以让孩子去参与,足见其风雅,纵然幕后事涉风流,但亦绝非卖肉之下流,与操皮肉生涯者不得同日而语。此所以「老举寨」虽为贬称,仍然高级过「妓寨」许多筹。
王亭之喜欢中乐,喜欢粤曲,即由紫洞艇的「响局」而来。上世纪四十年代中的「紫洞响局」因为地方狭小,所以只有「五架头」,然而却一定要有乐师识吹喉管,因为必有唱大喉的唱脚,如无喉管即不成声。王亭之于乐器中独爱「吹口」,亦可以说是童年时的薰染。
陪饮紫洞的姑娘,文雅得很,通诗词,擅长酒令,有时于行酒之间可以「一钟两件」敲诗钟。王亭之有些「杂学」即由此启蒙,例如打油、诗钟、谜格、联格之类,如今说起来,恐怕已少人知道这些过时文化矣。
是故披阅《塘西花月痕》,时光立刻倒流六十余年,想起童年的「风月」。
加拿大多伦多星岛日报
2006年12月19日
紫洞艇
紫洞艇是清代一种流经广州城区珠江河段上的酒船,这种船上设有酒菜待客,有女人陪酒,外省人称之为酒船,而广州人则普遍认为它只是妓船而已。在番禺市沙湾镇的宝墨园,有一艘仿造古时紫洞艇建造的石舫。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4%AB%E6%B4%9E%E8%89%87
胡爵坤
《星岛晚报》综合版主编
~~
明艺‧文人轶事﹕佛学大师王亭之
【明报专讯】
沈西城
前年出新书,王亭之给我题签,「戏剧人生」四个字,隶中带楷,别成一格。回忆四十年前,亭老训我写字,先要从隶入手,天性疏懒,写了三个月,停矣。亭老骂道:「小子怠懒,难有所成!」果然如其言,一无所成。嘴里骂,心爱之,还是为斗室题壁,八个拳头般大隶书,有魏晋风,友人黄声烈看到,赞道:「真乃大家手笔!」
亭老好诗,写新诗富禅味,允称一绝。七十年代中常投诗《明报月刊》,一如其真名锡永清逸(编按:王亭之本名谈钖永),为金庸所喜,请写《明报》专栏,多论佛经,甚得金庸钟意。我因谙日文,爱上俳句,亭老有同好,怂恿我把俳句意思译出交他润色成句,呈奉《星岛晚报》老编胡爵坤。
胡爵坤先生亦是诗家,当乐意刊登。我跟亭老之文字缘几已淡忘,近日有友旧事重提,始忆其事。故友方诗人宽烈告我亭老除诗外,画亦佳,曾为他作画一幅,观之,有林下风,清幽雅洁,凡尘尽涤。
文人多不善经营,本业炒金的亭老终亦结束生意,卖棹外闯,先赴番邦夏威夷,后又辗转加国,诗书已是余事,专注佛学,今成大师矣!
(作者是香港作家。)
罗澧铭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tag/%E7%BE%85%E6%BE%A7%E9%8A%98/
《塘西花月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