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西花月痕》
黄滔老哥寄给王亭之的书,其中有一本《塘西花月痕》,乃报人前辈罗澧铭的力作,亦为胡爵坤兄主政《星晚》时邀得的猛稿。如今的副刊已无此类「连载」,于是读者乃无稿可追,未免可惜。
《塘西花月痕》的岁月,非王亭之所及,王亭之童年只随长辈去「饮紫洞」,算是见过广州花事的余韵。称为「花事」而可以让孩子去参与,足见其风雅,纵然幕后事涉风流,但亦绝非卖肉之下流,与操皮肉生涯者不得同日而语。此所以「老举寨」虽为贬称,仍然高级过「妓寨」许多筹。
王亭之喜欢中乐,喜欢粤曲,即由紫洞艇的「响局」而来。上世纪四十年代中的「紫洞响局」因为地方狭小,所以只有「五架头」,然而却一定要有乐师识吹喉管,因为必有唱大喉的唱脚,如无喉管即不成声。王亭之于乐器中独爱「吹口」,亦可以说是童年时的薰染。
陪饮紫洞的姑娘,文雅得很,通诗词,擅长酒令,有时于行酒之间可以「一钟两件」敲诗钟。王亭之有些「杂学」即由此启蒙,例如打油、诗钟、谜格、联格之类,如今说起来,恐怕已少人知道这些过时文化矣。
是故披阅《塘西花月痕》,时光立刻倒流六十余年,想起童年的「风月」。
加拿大多伦多星岛日报
2006年12月19日
紫洞艇
紫洞艇是清代一种流经广州城区珠江河段上的酒船,这种船上设有酒菜待客,有女人陪酒,外省人称之为酒船,而广州人则普遍认为它只是妓船而已。在番禺市沙湾镇的宝墨园,有一艘仿造古时紫洞艇建造的石舫。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4%AB%E6%B4%9E%E8%8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