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旅行记事(十)
随后还参拜了几间寺院:大明寺、龙泉寺、慈善寺、白马寺、草堂寺。每家寺院都是名刹,都有丰富的历史。最值得一提的是白马寺与草堂寺。当年鸠摩罗什译经即在草堂寺;唐玄奘游印后回国,首先即到白马寺驻锡。
草堂寺尚有一点规模,至少有一个宏伟的红墙大门,相当气派。至于内里的古殿则已多重盖修葺,连鸠摩罗什的译经场地亦已不见,不过有一个小院中,有一株红枫叶,在夏天这时候朱红灿目,实为意料所不及。这株红枫虽小,总算带来许多生机,笔者由此联想到鸠摩罗什用朱笔点经,然后逐句译文,这虽然是联想,然而联想所及,正是千余年来汉土佛家的气脉。
白马寺则可以说是零落,不但殿宇陈破,连路都破烂不堪,只有十余寺僧,大半都是老人。不过,由于寺中有一尊金佛像,依玄空风水来看,风水甚好,如今在佛像旁边新修一个别院,由玄空预测,此寺十年之内必然另有一番面目。笔者问,若再来时,能否在这别院闭关一个星期,住寺说甚为欢迎,还说,别院另有厨房,所以可以在此烹饪,不过无用圆碧却面有难色,她可能是担心食材供应有困难,每日烹饪两餐太辛苦。
途中经过九成宫,自然要入去一看,此中最著名的文物便是「醴泉铭碑」。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在此避暑,却炎热苦旱,他跟长孙皇后散步,至一处,觉土地微润,于是用柱杖插地,泉水立时涌出,于是由宰相魏征作碑文,命欧阳询书碑,由是完成为一代文物,欧阳询所书,且被称为「天下第一楷书」,此碑亦被称为「天下第一铭」,笔者在碑前欣赏良久,觉得此碑的书法特点,在于笔法与行间配合,整体看来,齐整中有自然。书体的特点在于转角,可以整体来看,可以分别来看,现在传世的字帖已经分行,再加填墨,既不能整体看,亦不能个别来看,弄到许多学欧体书法的人,笔法与结体都呆滞不堪。
出九成宫,要走一段小路才能入慈善寺,路口还有人要收费。寺中的景点是一座石窟,其内有古代石刻佛像,最早的一尊雕于隋代,至唐代时陆续雕造,分南北两壁,笔者在南壁一小龛中敲木鱼念颂礼佛,如孝法师击磬。此中佛像的衣纹都似吴道子所画,由此可见唐代的艺术风格,很着重衣带当风。
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343-413),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高僧,中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又译鸠摩罗什婆、鸠摩罗耆婆,略作罗什。意译童寿。
罗什与弟子在弘始三年至十一年期间,译出《大品般若经》《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金刚经》等经和《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成实论》等论,系统地介绍龙树中观学派的学说。译经总数说法不一,据《出三藏记集》,为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开元释教录》作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罗什译经文义圆通、内容信实、字句流畅,在中国译经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8%A0%E6%91%A9%E7%BD%97%E4%BB%80/381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