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旅行记事(十五)
小儿永颐一家三口来港与我相会,十年八年才见一次面,十分难得。眼看孙儿已经长大,自然高兴。
富临饭店因此宴请笔者一家三代,是晚菜式甚为丰富,甚为精美,而且好味。小孙嘉铭最喜欢吃阿一鲍鱼,多年前他来香港,带他去吃鲍鱼,吃完之后到机场,居然买一个鲍鱼头的锁匙扣带回美国,作为吃阿一鲍鱼的纪念,从此之后一直都无此口福,所以这一餐他吃得很高兴。
阿一鲍鱼有不同的扣法,用的汁料不同,这顿晚餐的鲍鱼扣得十分好味,味不太浓,所以吃得出鲍鱼的味道。吃鲍鱼其实讲究层次,先吃鲍边,最后吃到鲍心,便最少也有三个层次,笔者即这样教小孙来吃,这便是饮食文化的传承了。曾见人吃阿一鲍鱼,大口咀嚼,还饮一啖酒,鲍鱼与酒混和在口,焉能吃出阿一鲍鱼的味道。
小孙还喜欢吃阿一炒饭,说起来也实在可怜,不在笔者身边,便连吃一口好的炒饭也没有。后来富临饭店的执行董事邱威廉来图麟都,笔者请他去鱼乐轩吃胆固醇炒饭,他说比阿一炒饭还要好吃,其实不然,只是作料问题,如果用胆固醇炒饭的作料,用阿一的炒法,炒起来可能更加好吃。富临饭店其实应该出品「阿一胆固醇炒饭」,相信有不怕死的人会来吃,一吃之后,可能六七十年都死不了,而且愈吃愈健康,因为此即人间之美味,美味养生,兼而得之。
此外,还有一餐吃得比较好的是,冯柏乔先生在农圃请吃饭,他是一代儒商,又是书法家,自然有饮食文化,因此便有胆吃蟹黄翅,这种食制必为卫生家所反对,可是却真的好吃,农圃的制作亦相当不错,只是亦有一个缺点,不肯另加浓腿汁调味,吃鱼翅非用腿汁调味不可,虽然用火腿煲汤,煲汤的火腿味跟浓腿汁的味道截然不同。冯老兄很有面子,居然有两个中年女侍应来侍候,是两个,不是一个,这两个女侍应侍候得十分周到,我再来港时,应当回请冯柏乔在农圃吃一顿不卫生的晚宴,指定要这两个女侍应侍候。
冯柏乔还从家乡带来当造的荔枝,忘记了它的名字,但实在十分好吃。老妻还要带一些回住处,等候小儿小孙来时品尝。
苏州吴门人家的沙老板,本来打算请人抄录故宫的苏菜食谱,请笔者整理,然后加以点评,出一本线装书,笔者既见冯柏乔,便问他,可不可以邀请一些书法家来作笔录,然后影印出版。冯老兄一口答应,他说,找几十位书法家来写没有问题,笔者为此十分欣然。然而此事如今已经告吹,因为当时认为可以作抄录的人,现在因为已从故宫退休,再无法接触这些文献,笔者只好告诉吴门人家的沙老板,请她跟目前在职的人员商议,倘若成事,那就不但是饮食文化的光彩,而且是书法艺术的光彩。
老妻生日,在苏浙沪同乡会设宴,见到许多亲戚朋友,礼金甚多,菜肴甚薄。
苏菜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