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安有一阕《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上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琅嬛记》说,易安婚后不久,赵明诚即有远游,易安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难怪这阕词只有隽语,并无深厚的感情。这样说,好像是唱反调,其实不然,试想,不过知道分别,犹未真个分别,岂能于分别之初即深谙别离的况味?所以王士祯评此词云:「此非深于闺情者不能也。」未免有「看朱成碧」之诮。
然而历来词评家,其实亦是赏其「红藕香残玉簟秋」一语而已。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称此语「不食人间烟火」,即是说她隽逸无伦。
令人欣赏的隽语,还有「此情」三句。王士祯将它与易安前后同一意境的词语拈出比较: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
「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俞仲茅)
李易安学范希文,俞仲茅又学李易安,但毕竟还是李易安最好。
「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太质朴;「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太纤巧,一巧不质,各厥执中且执得恰到好处者,其为李易安欤!
这阕词虽无太深厚的感情,但因为感情到底不假,且一起一结,用隽语用得到家,所以究竟还不失为好的词作。
若夫「深于闺情」,恐怕还得让「独自怎生得黑」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