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体与密体
吕凤子有一首论画诗──
献之初传一笔书,探微续传一笔画,
书画同分疏密体,同从疏密求变化。
疏患易散密易促,难布置哉此空罅。
愿教记取二字诀,『让就』长如相迎迓。
这里所说的「一笔书」和「一笔画」,是「一气呵成」之谓,而不是说一笔连绵不断写成一幅字或者一幅画。
然而这首诗所讨论的,却又不是「一气呵成」的问题,而是将「一气呵成」的画分为「疏体」与「密体」,并从而讨论此二体容易犯的毛病──疏易散、密易促,然后提出避免这两种毛病的窍诀。
本来,画的疏与密跟「一气呵成」无关,但「一气呵成」而作画,便会涉及「意到笔不到」或者「意到笔到」的问题,同时亦涉及运笔时意之所及,落在画面上的线条有疏有密的问题,至于散与促,则是线条布置时的不良效果,亦即作画者用意的错误。
吕凤子在这里提出避免错误的要诀,为「让就」二字。其实亦即郭若虚所说的「笔有朝揖,连绵相属」。 「朝」就是「就」,「揖」就是「让」。
目前国画家中,论「笔有朝揖」恐怕无人能超越过张大千。他的精心之作,第一笔与第二笔距离较远者,并无第二笔避开第一笔的感觉,而只觉得二者仍然连属,这即是线与线间的揖让。亦有两笔相并在一起,可是两笔依然是两笔,这即是线与线的相朝相就。了解到这道理,便知道不但疏体的线有距离,便是密体的线亦应该一样有距离。内地一些新人的画作,误解了李可染的画体,便常常忽视了密体中线距的存在,结果密而不厚,浓而不重,临临张大千的画,或可医治其病。
别样可染——李可染国画山水经典
张大千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