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也得有源头
自五四以,中国人学西画的不少,成就者却屈指可数。不但如此,许多西画家到了相当年纪,便改行写国画了,目前尚健在的老画人,如刘海粟、朱屺瞻,都是写西画出身。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
道理其实很简单,国画有国画的特质,西画亦有西画的特质,其特质皆由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而来,所以中国人无论怎样加以后天努力,学习西画,始终就缺乏了那么的一点点先天因素。
今人论画学画,最大的毛病是一味求「新」。可是无论怎样变,始终有不变的因素在这便是由历史文化产生的因素了。
所以法国人从来不会看得起美国的画家,美国只有二百年的历史,底子薄,跟法国的艺术传统根本无可比拟。
拿日本与中国相比,日本的底子当然亦薄得多,他们的画作可以卖高价,那只是社会制度问题,并不证明日本画家的艺术,比中国艺术家的层次高。
以目前红极一时的东山魁夷为例,他的画已经成为日本「国宝」,但其实亦只是能表现出一种谧静的美,恰恰能给予如今精神空虚的日本人一帖镇静剂而已。如果论气质,目前许多国画家都比他好。今后能出人头地的画家,也许正是能救济人頪精神空虚的医者。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许多享受,但同时亦令人类变成工业文明的奴隶,这些工业奴隶,真的需要心灵上的救济了。
有一些西画家,一味强调与时代精神合拍,因此强调速度与力度,由是创造出许多潮流,结果都是曩花一现,为什么呢?由于饱受工业文明摧残的人,实在已经厌倦了速度与力道的快疾与刚猛,他们需要目光的抚慰,再不需要太阳来加强热力。
在纽约时,有一位主持拍卖行的朋友对笔者说,吴冠中的画,是采取由飞机望下来的角度。这种角度的画。在二十世纪,还有什么人会对从飞机下望的景色觉得惊奇?因此如今写国画的人,实在不必标奇立异,不妨参考东山魁夷的成功例子,能够用适应时代的笔墨,写出中国田园诗的传统,恐怕就已能立足于国际市场。只可惜的是,如今见到许多有意「突破」的画人,他们却受「新」这一观念的影响,一味向西洋油画及版画借镜,弄到画面很乱,甚至连笔路都一塌糊涂,这种画,在感官上有刺激的效果,可是却令人精神不安,而且又硬放弃了我国历史文化背景的特质,所以他们走的不是一条康庄大道。近来甚至有人走火入魔,忽然弄出什么「带功书法」出来了。有一本宣传刊物,说国画的传统是「气韵生动」,因此用「气功」写出来的字,便有「气韵」了。
「气功」是我国的传统,「气韵」也是艺术传统,但如果凡是传统的东西就可以沟通为一,那么,画家岂不是先要学内家拳术?
然而穿凿附会实不由今日始矣,许多年前,禅画、道画之类,早已开穿凿附会的先河。其时是「嬉皮士」时代,禅与道很吃香,如今却流行「气功」,因此附会的形式便改变了,然而其属附会则一也。
因此,强调历史文化背景的因素,绝对不是巧立名目,忽禅忽道,忽而气功。这种因素,可以借用禅宗的话头来形容,「说似一物即不中」,故绝对不必为此标奇立异。宋人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活水」固然重要,但「源头」却更加重要。
信报
1990年
朱屺瞻作品:夏菓解暑
刘海粟作品
吴冠中水墨壁画
西洋油画
版画
东山魁夷出生于日本横滨,是著名画家和散文家。从东京美术学校毕业后,在柏林大学学习西方艺术史。他游历广泛,在中国和欧洲旅游期间,画下了大量当地风景。他的画作以日本式的静谧和禅意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