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齐白石为例谈造型
绘画是造型艺术,国画当然不例外。因此能否造型,可以说是决定艺术造诣高低的重要因素。能够创造出艺术形象的画家,一定有自己的艺术概念。齐白石的「红花墨叶」,黄宾虹的「厚重华滋」,便是他们个人的概念。所以他们的画作,其造型风格,虽千变万化,然而却必有一概念作为主宰。
齐白石的「红花墨叶」在花卉画的领域实在是一种创新。
有些评画家,每每喜欢将齐白石看成是吴昌硕的承继,笔者却有不同的意见。他的笔墨工夫虽胜齐白石,唯在造型方面,却不能不让齐白石出一头地。
我们随便就可以举得出例子,齐白石的牵牛花,秋天的荷叶、虾、青蛙、蝌蚪….,每一品种,都有很强烈的造型 ── 笔者称之为「图案化造型」。
吴昌硕的画作虽佳,可是却举不出像齐白石那样多的造型成功例子。
所以如果单纯站在欣赏笔墨的立场,可以认为吴高于齐,但就造型的成就而言,齐则高于吴。笔者相信这个看法,是很公平的评价。
但齐白石的造型虽有成就,却亦不代表他的全部画作,都有强烈风格的造型。例如他的牡丹,造型便很普通。
因此即使有一概念生于心胸的画人,亦不是对每一物象,都能造型成功。然而我们评论他的画,却宜由整体着眼。所以齐白石始终是近代花卉画的大师。
潘天寿的花卉画,成就绝对不逊于齐白石。
然而潘天寿亦跟齐白石一样,并不是每种造型都成功,例如他的菊花,虽笔墨精妙,亦觉造型普通,并未脱前人的窠臼,若跟他的荷花比较,可谓高下立判。
一般来说,即使是大师级的画家,亦只有一些得意的造型,这是因为他对一些物象特别有心得的缘故。
投资者若不管画家的画,只管画家的名气,根本不管那一类是画家的拿手好戏,亦不管那幅画好那幅不好,便是「买人不买画」。笔者对投资动态不想批评,但却想顺便提出一点,「买人不买画」未必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方式,在经营气氛之下,可能获利,但却真的是「见利不拿,人是老贩家」,仍以见利即拿为宜。因为将一批货品在市场流转,便始终有一批人会超值「投资」,这批人假如忽然肯亏本套现,那时候,决定一幅画价值的因素,恐怕便是作品本身的艺术性,而不是签名与图章了。
信报
1990年
潘天寿的花卉画
黄宾虹的「厚重华滋」
齐白石的「红花墨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