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芬册页的两种评价
「陆羽茶室」二楼,悬挂有邓芬用宋代纸幅画的册页小品。这些册页分成两套,一套是花鸟,一套是果品,茶室主人将两套册页轮换,颇引起一些茶客的注意。
几个月前,笔者跟一位来自台湾的艺术界朋友在「陆羽」晚饭,顺便请他欣赏邓芬的画作,当时悬挂的是果品册页,朋友欣赏以后说道──「邓芬是老辈,所以笔墨太传统,看起来有点呆滞。」
几天前,跟两位朋友小聚,把盏之际又谈及邓芬,并且提到「陆羽」悬挂的宋纸册页,朋友立即誉之不离口,认为笔墨已追南宋,现在恐怕很少画家能有这样的功力。
同一画作,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这情形很值得一谈。
首先涉及的是对笔墨认识的问题。台湾那位朋友,所用以评价这册页笔墨的眼光,很受近代国画的影响。而后一位朋友眼光,则有传统的素养。两人的根柢不同,所以态度亦自不同。
近代国画,喜欢用墨色来表现,又喜欢侧锋取势,但求取得强烈的效果,因此对较含蓄的笔墨,往往就会认为呆滞板结。这种画风也许即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因为现代人绝少自缩而返,无论在什么场合,他们都喜欢突出自己,这种行为举止是跟侧笔取势,滃泼墨色的画风一致的。
但前代画人则不然,很多画家生前无籍籍之名,死后作品才见重于当世,这即跟当时的士林风气有关。例如明代的陈眉公,他的行为和现代人相比已经算得恬淡,但清人蒋士铨尚且讽刺他「翩然一只云间鹤,飞去飞来宰相衙」,所以当时的画人不但不会哗众,其气质亦使他们的笔墨必然要走醇雅的一路。
所以对于邓芬册页的两种评价,根本出于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二者是非不宜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