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风俗忆往之四)
谢灶犹有「巫祀」之风
王亭之谈食
出版日期:一九八七年二月
扫尘之后的大事便是「谢灶」,扫尘一定要在「谢灶」之前,为的是要替灶君老爷洗白白也。
古人谓灶乃老妇之祭,但广州八旗的习俗却刚好相反,将扫尘派给女人,灶则由男人谢之。所以年廿三的晚饭要提早,饭后洗碗,立即陈设祭品,然后掩上厨门,女人不得入内。
大抵晚上十时左右,男人便入厨房矣,这个厨房,他们大抵亦一年只入一次。
「谢灶」的供品很简单,只四事:片糖、甘蔗、大桔、麦芽糖。古人祭灶用「糖」,即是麦芽糖,为的是将灶君老爷的嘴粘住,不许他对玉皇大帝讲自己的坏话,故用麦芽糖尚有古人遗意,加上片糖之类,则是踵事增华耳。
可是王亭之最感兴趣的,却是祭桌边的一碟白豆及青草,那是给灶君老爷喂马之用,谢过灶君老爷,便要由童子将白豆及青草洒上屋瓦,这任务当然由王亭之来承担。
一面洒,旁边的男人便齐声曰:「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加上白豆洒上屋瓦上,淅沥之声颇如下雨,非常之好听,王亭之觉得,这种习俗盖甚有「巫祀」的色彩。倘旁边的人唱起祭礼的歌,而不是曼声祝祷,便仿佛是屈原「九歌」的时代矣。
「谢灶」后的祭品,非常之难食,全部甜耶耶,很难吃光,所以女人便乘机将之制作「糖不甩」,麦芽糖拌以花生芝麻,淋在片糖心的汤丸上,一下子就吃清光矣。
因此平常睡觉的时间虽早,唯「谢灶」夜则非到十二时不睡,女人一制汤丸糖不甩,一面食桔食蔗,吱吱喳喳,过年的气氛于是出现,不必待至煎堆油角蒸糕也。
食蔗亦有规矩,要削皮后切成「蔗碌」,一个蔗碌再破四边,此盖便于老人取食耳。
糖不甩